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,传统制冷剂因含有高全球变暖潜能值(GWP)的氟化气体,如R410A和R22,逐渐被限制使用。在此背景下,新型环保冷媒的研发与应用成为暖通空调(HVAC)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。多联机系统(VRF,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)作为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空调形式,其冷媒的选择直接影响系统的能效、环境影响及运行稳定性。因此,探索并推广适用于多联机系统的新型环保冷媒,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技术价值。
目前,主流的环保冷媒主要包括氢氟烯烃(HFOs)、氢氟碳烯(HFO/HFC混合物)以及天然工质如二氧化碳(CO₂)、氨(NH₃)和碳氢化合物(HCs)。其中,R32、R454B、R290和R1234yf等新型冷媒因其较低的GWP值和良好的热力学性能,成为多联机系统替代传统冷媒的重点研究对象。
R32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过渡性环保冷媒,其GWP值约为675,仅为R410A的三分之一左右,且具备较高的制冷效率。在多联机系统中,R32表现出优异的传热性能和系统兼容性,能够在不大幅改动现有压缩机和换热器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平稳替换。然而,R32属于轻度可燃物质(A2L类),在充注量较大的多联机系统中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,包括优化管路设计、增加泄漏检测装置和加强安装人员培训等,以确保使用安全。
R454B是一种HFO/HFC混合冷媒,由R32与R1234yf组成,GWP值约为466,兼具高效能与低环境影响。其工作压力与R410A接近,便于系统改造,同时可燃性等级也为A2L,安全性相对可控。实验表明,在标准工况下,采用R454B的多联机能效比(EER)与COP值略优于R410A系统,尤其在部分负荷运行时表现更为稳定。但其成分比例对温度滑移有一定影响,需在系统控制策略上进行优化,避免因组分偏移导致性能下降。
此外,R290(丙烷)作为一种天然碳氢冷媒,GWP值仅为3,几乎不产生温室效应,且具有极佳的热力学性能。在小型多联机或模块化系统中,R290已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。然而,其高度可燃性(A3类)限制了其在大型商用系统中的推广。为降低风险,通常采用微通道换热器、减少充注量、设置密闭机房和自动灭火系统等措施。未来随着防爆技术和智能监控系统的进步,R290在多联机中的应用有望逐步扩大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上述新型冷媒在环保和能效方面优势明显,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。首先是材料兼容性问题,部分HFO类冷媒对传统密封材料和润滑油存在腐蚀或溶胀风险,需配套使用酯类或聚醚类合成润滑油,并更换耐化学腐蚀的橡胶件。其次是系统匹配性,不同冷媒的压力-温度特性差异较大,原有的膨胀阀、储液器和控制系统可能需要重新标定或升级。此外,安装与维护环节也需建立新的标准流程,以应对可燃冷媒带来的安全隐患。
从政策层面看,欧盟《F-gas法规》和中国“双碳”战略均对高GWP制冷剂的使用设定了明确的削减路径,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转型。各大空调制造商如大金、格力、美的等已相继推出基于R32或多组分低GWP冷媒的多联机产品,并在全球市场进行试点推广。与此同时,行业标准也在不断完善,例如ASHRAE Standard 15对A2L冷媒的安全使用提出了详细要求,为新型冷媒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综上所述,新型环保冷媒在多联机系统中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。R32、R454B等低GWP冷媒凭借良好的综合性能,已成为当前主流替代方案;而R290等天然工质则代表了更长远的绿色发展方向。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提升系统安全性、优化控制逻辑、降低制造成本,并加强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评估。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的协同推进,新型环保冷媒将在多联机领域实现更广泛、更可持续的应用,助力全球 HVAC 行业迈向低碳未来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5